海棠书屋 > 穿越小说 > 唐朝工科生 > 第六十四章 南郊直道
    荆州水道的主要民间栈桥,都开始修建私人码头。官面上,这个政策是不允许的。不过地方土豪当然可以绕过这个政策,所谓县官不如现管,一般而言,地方乡贤的政治权力,占据了州县府城的六成。</p>

    皇权不下乡,从来不是嘴上说说的事情。</p>

    “那华润号的江阴子,畜,那就对不住了。</p>

    辱及皇家,除非是“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的行情,否则就是死路一条。</p>

    “江阴人朝中有人。”</p>

    宗族老人不急不慢,浅饮了一口茶,“这水泥,又是长安先出的,自然是他们京城的人说了算。”</p>

    “实在是可恶啊……”蔡氏宗长也是纠结,自然知道这不是他能左右的。只是觉得自己的面子没武士彟大,多少有些憋屈。</p>

    不过不憋屈也不行,如今南方入京的指路明灯,就是华润系的商号。除开保利营造帮忙“利其器”然后“善其事”,还有顺丰号作保转运物产。</p>

    而且长安南郊的新修直道,名义上是琅琊公主府捐献给朝廷的。地权当然还在琅琊公主李蔻手中,但这条直道,所有权给了朝廷,约定用到琅琊公主的儿子成年。临时性的所有权看上去是鸡肋,但试运营两个月之后,民部工部礼部就三部堂拜访琅琊公主府。</p>

    华润号自然是也在里面收钱,不过这个收钱是朝廷通过华润号来从市场操作。简单点说,就是政府拥有了二十年的所有权,然后承包给了华润号运作。</p>

    利润上来说,所有人都可以从政府承包。</p>

    当然了,现实很残酷,“忠义社”的小伙伴们到了长安令那里参加了南郊直道的关扑,一群银枪小霸王在侧,哪有人干叫价?</p>

    拿到手之后,华润号每年交给朝廷固定的钱。至于华润号能不能从南郊直道上赚出利润来,是他们的事情。</p>

    于是整件事情就很清楚了,琅琊公主府通过很低的价格,将南郊的大片田地拿到手,然后李蔻公主殿下没有种地,她良心发现悲天悯人,出钱让保利营造修了一条联通南山关隘的直道。</p>

    直道修通之后,琅琊公主以开府的江湖地位,上表朝廷,表示要捐献这条路为了便民。当然便民的时间很短,二十年。也就是他儿子成年的日子,也就是说,朝廷免费拿这条路玩个二十年,赚上一笔也不亏心,但得盼着他儿子成年。</p>

    一开始民部的下层废物们都觉得这是鸡肋,虽然没有说不盼着琅琊公主的儿子成年,但至少在这群废物们看来,这路还能玩出花来不成?秦修直道,不也嗝屁了吗?</p>

    这种吐槽只能在心里,嘴上自然是把琅琊公主夸成了一朵花。</p>

    试运营两个月之后,华润号展现了惊人的实力,平均每个行脚商身上,一个来回,大概能赚二十文,这就已经很惊人了。但南山的土老财,尤其是那帮贩卖鲜笋的,入长安一趟,就得掏差不多三百文。</p>

    而按照华润号和朝廷的红白契,大概也就是一个人两文钱,也就是吃一碗醪糟的行情。</p>

    行脚商可以不走直道,但不走直道,他就得走老路。老路不是说远,而是难走,即便是官道,也就是能跑马,走人走车,都是受罪。</p>

    李奉诫原先负责的宣纸作坊,也是从南山出发,现在宣纸作坊发车,双马四轮一截车厢,精钢轮辐外加杜仲胶内衬外包牛皮。走直道的话,马车的速度比官道快一倍都不止。</p>

    一般来说,哪怕是单枪匹马的行脚商,其本体当然是农户或者城市手工业者,但既然要出来买卖交易,肯定是追求利润的。按照长安南郊的行情,同样是住三十里外,不管是发卖绢布麻布还是鱼线的,都得赶早市。</p>

    如果是原先的路,除非是连夜出发,然后等开城门就入城,可这一番夜路脚程下来,费心费力,做生意叫卖的气力,自然比不得别家。而如果走南郊直道,当然前提是家南郊直道附近的,只要走直道,赶路就省了一半以上的时间,倘使再有个独轮车,那就是更加的轻松省力,到了长安,就算不进城,在外集叫卖,也有七八分的气力。</p>

    这笔账很好算,所以哪怕是行脚商,咬咬牙扔了十文钱,也就那样了。</p>

    更何况南郊直道有个特点,除开五里一亭之外,亭子还设有煤石灯。虽然只是个架高了的煤炉,可对于赶路的人来说,这简直就是安心到了极点。</p>

    至于如何确认谁走没走直道,这很方便。这条路,至少这二十年,还是朝廷所有的。所以,抽税的那些税丁,分摊到南郊直道的,就要兼职巡视的差事。</p>

    朝廷当然没有双份薪水发给他们,不过华润号很体贴,发明了一种东西叫做“补贴”。按照华润号对外的意思,就是见这些税丁大公无私,十分的钦佩,所以补贴一些给这些税丁贴补家用……</p>

    很科学,很合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