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穿越小说 > 唐朝工科生 > 第三十九章 万里海角
    碛西州,一批板印“西京”字样的大车在一处仓库排队。车把式在吆喝声中,手脚麻利地解套挽马和大车,平整的路面用了石板,而且形制比照工部在长安的定制局。尺寸都是二尺,纵然有误差,其间也是用砖石填充,控制了“热胀冷缩”的变量。</p>

    仓库的一侧是个木栅栏围起来的坊墙,临街有许多开口,开口处多是坊内的人家,叫卖生意之类,多是自制的中国特产。</p>

    诸如豆腐、醪糟之类,在中土虽然司空见惯,但在碛西,如今也还处于“新奇”阶段。尤其是豆腐脑,更是讨人喜欢,饶是对食物不甚讲究的僧侣,也会寻觅最好的豆腐脑,或是加盐,或是加糖。</p>

    “崔娘子,来一碗,加糖,多加糖。”</p>

    “浮屠少待,这便盛一碗。”</p>

    河中鲜有吃虾米的,但这虾皮配合咸菜,大约是萝卜干或是笋干之类,加了虾皮,又撒了中土移栽过来的小葱,顿时咸香四溢。</p>

    只是咸香的这一碗,不是光头要的,是个身材高大的糙汉。不说袒胸露乳,穿戴却也迥异旁人,便是同为汉人的商人贩夫,也和他大不一样。</p>

    “太尉,这短衫料子,瞧着像是棉的?”</p>

    有个细长胡子的商人,捋了一下鼠须,谄媚笑问。</p>

    “俺这料子是棉的,本地棉。”</p>

    言罢,唏哩呼噜灌了一口豆腐脑,“嘶哈”声不绝于耳,他摸了几个钱,拍在桌上,扭头冲一个小厮道,“小乙,去马五那里买几根油条。若是有果子,摊个煎饼过来,多加芫荽。”</p>

    “郎君少待,俺区区就回。”</p>

    那小厮是个少年,但却腿长人高,迈开步子,跑的飞也似。</p>

    “本地棉?”</p>

    商人眼珠子瞪着,“太尉,这图伦碛还有棉花的?”</p>

    “怎么?想做这买卖?且等着吧。”</p>

    “太尉,与小人说说?”说着,这商人连忙隔着一条街,冲对面围着一群车把式的烤肉摊位叫喊,“阿古尔!来一只腿”</p>

    对面摊位上的胡人瞄了一眼,立刻笑了笑,抖肩摇头。</p>

    这却不是什么不答应,反而是应了下来。这阿古尔是个别处的胡人,那里乡风别致,摇头意思就是同意,点头反而是拒绝。</p>

    “太尉,这是小人孝敬太尉的。”</p>

    一只羊腿,对在图伦碛厮混的商人来说,根本不算什么。只要是关内商贾,哪怕是行脚商,能来西域,起码的家底还是有的。</p>

    正在喝着豆腐脑的糙汉哈哈一笑:“你这夯货,这几日告示不去看,反来俺这里打探,俺还能比将军消息广?白赚你一只烤羊腿!”</p>

    呲牙咧嘴间,糙汉见一个光头居然往豆腐脑里加糖,顿时叫道:“大和尚,加了糖,那还能吃么?”</p>

    “小僧贪这一口甜味,罪过罪过……”</p>

    啐!</p>

    糙汉不去看那光头,看了想吐,居然吃个豆腐脑还加糖。</p>

    “郎君,油条,煎饼。”</p>

    适才出去的少年匀了一下气,就平复了下来。马五的油炸摊位离得远,因为马氏是油料商,而油料仓隔着一个坊,一来一回,寻常人都是骑马骑驴最不济也要搭个便车。像这种用两条腿跑的,反而不多见,而且还是为了买个早点。</p>

    “煎饼带上,学堂快要上课了。”</p>

    “是,郎君。”</p>

    小厮嘿嘿一笑,拿起煎饼就开始啃,一边啃一边跑,糙汉见了,在摊位上嚷嚷着:“上学哪有叼着煎饼跑的”</p>

    话音刚落,旁边路上,又有个小郎,嘴里叼着个烤饼,看的糙汉一愣。还没回过神,又见一个胡种少年,嘴里叼着个馒头,同样狂奔。</p>

    “这大早上的,都变了狗?”</p>

    诸多少年都到了一处营寨,陆续已经能够听到童子的声音,念的是“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也有着急的中年先生,骑着快马背着行囊,一边把马交给门房,一边嘴里嚷嚷着:“入娘的,差点迟到!”</p>

    到了门房处,披坚执锐的大兵共有三个,两个持矛一个仗剑,仗剑的有金属头盔,见了穿戴好的先生,拿出印章一一盖章。</p>

    印章只有一个字,到。</p>

    “总算签了到。”</p>

    抖了抖包巾,一边走路一边往上面戴头。到了一处走廊,走廊口有个镜子,是锡镜。差点迟到的先生冲镜子做最后的收拾,收拾停当之后,便深吸一口气,气定神闲地到了走廊另一头。</p>

    “吴兄,今日来得怎地这般晚?”</p>

    “噢,路上吃了个豆腐脑,诸位是知道的,我这个人嘴刁,所以绕了些路,专门寻了一家放长安糖的铺面。”</p>

    “吴兄讲究。”</p>

    “讲究,讲究啊……”</p>

    气定神闲的先生嗯嗯点头,然后收拾了一下包裹,拿了教材和批改好的作业,迈着步子抖擞着精神朝教室走去。</p>

    “呸!甜豆腐脑只配喂狗!”</p>

    “喂狗狗都不吃!”</p>

    “可他是年级主任……”</p>

    “说的是啊,也只能学一学蒙兀人了。”</p>

    教室很大,多是适龄青少年。这些青少年已经掌握了大量的汉字,不同于童子,还需要开蒙习字,或是辨识拼音,反而是被强行塞了大量的“无用”知识。</p>

    其中就包括教授“地理”的高年级主任吴虎,尽管为人“不羁”,但这个吴虎也是“行万里路”派的门徒,而且家底丰厚,即便是在苏州老家,也是属于土豪。</p>

    吴虎是苏州吴氏分支,后另开门户,移居常熟,故也称常熟吴氏。门第也就比江水张氏高那么一点点,和江水张氏分宗南北不同,常熟吴氏是深耕本土,苦抓农桑。也就是这几年才被冲击的受不了,开始转型。</p>

    而转型才几年的常熟吴氏,手头织机就有八万张,跟吴氏签了契约的织女超过三万,每年卖生丝都能富的流油,更何况还跟张氏关系不错,自然是更加非同小可。</p>

    吴氏主家,到吴虎这一代,和张德一样,兄弟三人,只是吴虎行二,家中不做主,于是就显得“浪荡不羁”。</p>

    张德十岁之前,跟吴虎还见过一面。</p>

    “上课!”</p>

    “礼!”</p>

    哗!不拘汉胡,学生都是笔直地站了起来,然后鞠了一躬。</p>

    “坐下。”</p>

    “坐!”</p>

    学生们这才落座,和寺庙中年轻僧侣喜欢交头接耳不同,这里的学习气氛相当的特殊。不上课还好,一旦上课,教室外一声不响赤足走动的巨汉就会让整个学堂胆颤心惊。</p>

    整个学堂不管哪个先生求情都是没有用的,一旦被发现学生有所“违规”,巨汉就会进来,将学生衣服扒个精光,然后用久经考研的藤条,狠狠抽上一顿。</p>

    这种“低配军规”管理,别说学生,教授的先生都是看得哆嗦,但这是程将军的铁律,不拘汉胡,半个屁都不敢放。</p>

    也不是没有自持家门显赫的白痴跑去程处弼那里装逼,结果就是这个笨蛋不但被扒了干净,还绑在木棍上,被人抬着游街。“家门体面”顿时扫地,饶是官司到到御前,最终也是对方全家有爵位官位的一起罚俸。</p>

    “今日有个好消息跟你们说。”</p>

    学生很喜欢吴虎,除了他见多识广之外,这个先生为人着实潇洒,尽管吹嘘每每被人看破,但即便是拆穿,吴虎也不会恼,反而会哈哈一笑,下回继续。</p>

    “先生,是个甚么好消息?”</p>

    “明日来碛西的驼队,不但有‘太子糖’,还有交州鲸油。为师打听了一番,兴许还有一些‘海角奴’。”</p>

    “是南海之南的么?”</p>

    “是了,有二三百。你们谁家还担着修渠修路役的,买个‘海角奴’,也能轻松些。如今胡虏难抓的很,价钱又高,这些‘海角奴’便宜,只有‘突厥奴’一半价钱,吃的还少……”</p>

    画风陡然一变,教室外的巨汉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只好咳嗽一声,看着吴虎:“应雄老弟,差不多就行了。”</p>

    吴虎老脸一红,羞愧地拿起了教案,开始正式上课。</p>

    实在是……那些“海角奴”,都是吴氏自己从杜正伦那里采购来的。</p>

    原本吴虎想着老子在学校上班,给自己学生推销自家产品拿业绩怎么了?要不是之前有过先例,其中有个先生卖的实在是太嗨,后来被打了半死,吴虎也不会被人一提醒就立刻收声。</p>

    “行万里路”是要钱的,他以前都拿家里的钱到处浪,碰上能给家里谋福利的机会,难得要出出力,怎么会放过?</p>

    再说了,他也没在外面推销啊,都是自己的学生……</p>

    吴虎心中琢磨着,是不是下课布置作业的时候,跟学生们提一下,今年的绩优生评定标准,是不是要加一条有没有买吴氏牌“海角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