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京,经过阙里,以太牢祭祀孔子。开皇帝亲祭孔子之先。元始元年,平帝追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自此,孔庙愈受重视。东汉建武五年,光武帝过阙里,命祭孔子。明帝、章帝、安帝均曾到曲阜祭祀。永兴元年,桓帝下诏重修孔庙,任命孔和为守庙官,并立碑以记。有汉一代,庙宇虽经多次整修,但仍以宅为庙。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百祀堕坏”,那个时候孔庙颓败。”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虽然玄学兴起,佛教盛行,孔子的尊崇地位却未受到太大影响。魏文帝“令鲁郡修起旧庙”,并安置吏卒百户守卫;又在庙外广修屋宇,以居学者。西晋末造,“五胡乱华”,“庙貌荒残”。东魏孝静帝兴和元年,大力维修孔庙,首次为孔子及弟子塑像。此后,北齐天保元年和梁太平二年孔庙均得到修葺,但于庙宇形制无改。”
“隋唐以降,朝廷提倡儒学,孔庙面貌随之改观。隋大业七年曲阜县令陈叔毅重修孔庙。唐初,朝廷在国都长安的国子监修建周公庙和孔子庙各一座,且令各州县皆立孔庙。贞观十一年,太宗诏修曲阜孔庙。乾封元年,因旧庙简陋,高宗令兖州都督霍王李元轨“改制神宇”,对孔庙进行史上第一次的大规模改建。开元七年,兖州刺史韦元圭和孔子三十五代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