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她的来信。
杨莉萍没有在信中说自己经历过什么,和往常一样,询问着国外的一切,舞蹈、艺术、人物风情。李旭也没有追问,也和往常一样,介绍她想要知道的东西,并夹杂些照片或明信片,还偶尔寄一本书回去,让她练习好英语后自己看。
反正,他对她也没什么太大的兴趣,无非就是做给某些人看的。
倒是龚雪,也是巧合遇上,却是必须拿到手的,毕竟要拯救她嘛,所以通信要通得更勤快一点。
最开始李旭并没有想过和龚雪通信,不过在去年年底得到基金会获批的消息之后,心情舒畅之下,第一时间想到了这个因为谣言而放弃事业并远走他乡的可人儿,于是当即写了一封信过去。
虽然可以打电话,但通信无疑更有逼格,笔友这名字在这个年代还属于高大上的称呼。
还好,练习写英文的时候,也跟着练习写过中文,日语里也有汉字的,那一首钢笔字还算得不错。
第一封信是过去表示自己的基金会已经成立,不知道她什么时候有空,可以作为首个赞助留学的学生来美国。
龚雪的回信很简单,也很谨慎,除了感谢外,就是表示这种事情需要上级的指示。
不过当李旭再写一封信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