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贝尔现在主动挑衅,那就正好一并办了吧。
演员们的确被抬得太高了,无论现在,还是30年后,毕竟他们是观众对电影的最直观的印象,幕后人员的作用被完全移情给了他们,顶多知名导演再分上一点。
如此这般,再加上首因效应,经典角色就这么来了,尽管很多人都清楚,是角色成就演员,而非演员成就角色。
李旭最初想打造一个自己想要的体系,比如数字化评估演员,又或者更流水化的拍摄电影精确到多少分钟的时候镜头上扬,45度镜头后接哪个等等。
但是这个太难了,而且也过于异想天开,需要用大量金钱、时间和精力来堆砌。
不过他可以先用验证首因效应的方式,将舆论造起来,顺便给伊莎贝尔戴上应有的桂冠。
尽管这个时空的这个时候,伊莎贝尔的名气依然响彻法国,但比起另一个时空,还是差了半筹。
无他,迷恋或者说着魔这部电影,对她的外在形象塑造影响实在太大了。
长达数分钟的癫狂独角戏,是她“女疯子”称号的最初来源,她在里面的表演实在很出色,偏偏又没有太丑的镜头,充分诠释了“扭曲的吸引力”这句话。
那种癫狂的、迷乱的诱惑不由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