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类,适合女生玩的小游戏。
但是,小学馆的《周刊游戏少年》,却将这款游戏描绘成了抄袭之作。
抄袭的是什么游戏呢?抄袭是的雅达利的《pong》,以及太东公司的《打砖块》。
高桥对于小学馆那些编辑的水平,真的是很绝望。他们为了攻击万户,攻击他,连最基本的脸都不要了。
高桥根本不选择隔空对骂,他选择了另辟战场,在《玩家之心》上再次开一个新专栏。
这个专栏的名字叫做“游戏发展史”,专门考据了电子游戏的前世今生,起源与发展。
《pong》与《打砖块》的关系,以及《泡泡龙》与这两个游戏的异同。
不过,为了避免过于地图炮,把行业内这些厂家“抄袭”的历史都爆出来,弄得群起而攻之。
高桥也没有指名道姓的指出某个厂商做了某个抄袭游戏,而是用“某些”厂商代指。
他将整个电子游戏的发展,比喻成了一株大树。电子游戏的起源就是树根,那些重要的游戏就是树干,而在那些奠定了类型的游戏之上衍生出来的游戏,就是树枝了。
树枝与树干有关系,但却不能说是抄袭。
高桥这样一番带有趣味性的论证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