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朋友拍到一件仿古品就好,价格就随便喊了。
拍卖师介绍完之后,开始引导大家竞拍,底价十万,每次加价不低于一千。
对这件瓷器的人同样有不少,稀少的东西,无论好看不好看,总会吸引人。有些人根本不懂欣赏,就是心理作怪,反正自己有钱,这么罕见的物品,拍到手倍有面子。
“一百万”
忽然,现场有人喊价。
就是赵天明都猛地转头看向朱荣,暗道:哥,拍卖好像不是你这么玩的
台上的拍卖师也楞了一下,这种情况毕竟很少见,没有人一下子将底价抬升十倍喊出来的。
其他人望过来,眼神有点质疑:这货不会是个托吧
托儿这个词,原本是京城的方言,出现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最初指的是商店或是路边小摊儿雇上一个或几个人,假装成顾客,作出种种姿态,引诱真正的顾客购买其产品。
“托儿”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吸引了社会各界的注意,现在人们开始把商业社会中新兴的这种特殊的“中间人”一概称之为“托儿”:专门负责代办车辆检测或牌照手续的叫“车托儿”,踊跃排队买房制造楼市繁荣假象的叫“房托儿”,谈话节目现场安排的踊跃发言的叫“话托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