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实学,但太过傲气,反而有些名过其实,而且,木兰要开的也只是一个小学堂,她不认为对方愿意屈居在这里;而有的压根是只有名声,没有一点才学,根本就是名不副实。
周大福眼看着学堂都快要建好了,连学生都进了一半,先生们也都到位了,但院长还没找到,李石又写信来催,一急就跑到更远的地方打听了,就是这时候进入周大福的视线的。
周大福与木兰提起的时候并不觉得合适,在他看来,太过理想主义,他并没有隐瞒自己的理想,反而是大肆的宣扬开来,因此的事情并不难查,很多人愿意将孩子送去的学堂,看上的是的才学,而不是他的理想。
这样的理想太过不符实际了。
但木兰听了却心动了。
从春秋开始,老有所养,幼有所教就被提出来,那时候百家思想争鸣,儒家还没有独大,那时候的生活水平虽然没有现在高,但那时候的思想却是空前的发展,君子之风盛行,每个读书人几乎都有属于自己的理想,反而不会像现在甚至是以后一样狭隘。
木兰并不反感这样的理想家,反而觉得社会有一部分是这样的人在推动,他们的作用并不亚于军队和经济。
而且并不是空有理想的人,他为他的理想奋斗了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