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死心眼儿的,一定要回归故里,这样的人,子轩也不挽留。
人口多了,可用的劳动力自然也就增加,随之带动起来的就是经济了。良性循环之下,这里的日子就一天比一天好过了起来。这样,就有很多外地的客商来到这里,纷纷建起一些加工的作坊来。
如今镇东县里,就有好几家的织坊,都是南面的一些客商过来建的。他们看见呢子在外面卖的很好,千方百计的琢磨出来里面的门道,然后也去收羊毛,纺纱织布。可是却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离着原料产地太远,成本太过昂贵了。于是有那个脑子灵活的,就也在镇东这里建了织坊。
静涵也不管那些,谁爱建就建,反正你来做买卖,就得交税,而且还得从当地找工人。这样一来,当地人就多了好些活计可以选择,从而增加了百姓的收入。静涵自己的作坊,并没有再扩大规模,而是始终保持着当初的规模。这样就已经很好了,反正能供得上厩那边卖的就行。
如今静涵已经不太操心这些个挣钱的事情了,都交给手底下的一些管事的,他们爱怎么办都行。反正静涵能想到的挣钱点子都拿出来了,以后怎么样,就不是她能做主的了。
正好是春暖花开的好时节,静涵非得让子轩陪着她来这里看杏花,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