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家一趟,帮忙干点活、与母亲说说体已话。嫁得
远些的,也会隔几个月回一趟娘家。
嗯,那首《回娘家》的歌曲怎么唱来着?“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身上还背着一个胖娃娃呀,咦哟咦得喂。”
曾文芳想起这首诙谐搞笑的歌曲,忍俊不禁。这可是这个时代农村小媳妇回娘家的真实写照。
每到大年初二,按规矩,出嫁闺女就要回娘家(客家人称为“探外家”),闺女挑着年礼来,而做母亲的则忙着拿年礼(一般会有猪肉和炸油果)到叔伯家分发。
“这是我家阿(某)的礼物。”
“哦,阿(某)回娘家了?生下胖小子了吧?”
“可不是吗!孩子都五六个月了,可淘气了。”
“等一会回罗格的时候,我瞧瞧去。”
青山镇的人把回礼称为“回罗格”。嫁出去的闺女回娘家,父母家送的礼是猪肉、鸡、炸油果等物,而嫡亲叔伯一般也会有一块猪肉加一些炸油果。回礼会有鸡蛋,炒米(就是年糕)。给堂叔伯就只送些炸油果,堂叔伯给的回礼一般就只有炒米了。
“好啊,好啊,过来喝杯茶,我家姑爷也来了呢。”
做母亲的脸上洋溢着喜气,心里也甜滋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