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肖庸,这栋大楼里,不管已婚还是未婚的女子,无不两眼闪光。首先,当然是他长得高大俊美、英俊潇洒,以及他31岁未婚的身份。其次,是他的学历之高,也让人仰望。他毕业于京都大学,修的是金
融与政治经济学,后出国继续进修,在Y国取得博士学历后才回国任职。
第三,当然是他的能力,回来后,他从记者做起,然后是经济参考报的副编辑,再然后是总编辑,从工作到现在,也不过四年时间,他已经是《经济参考报》的社长。能力如何,毋庸置疑。
可是,令人不解的是,他的名字偏偏叫做“庸”,有人叹息,幸亏,他姓“肖”,不姓“吴”,不然,不就叫“吴(无)庸”了吗?
所以,很多人猜测他的家世,有人说他是普通百姓的孩子,要不,怎么可能会叫“庸”?这个字,无论跟哪个字搭配,好像都不是个好词:附庸、中庸、庸碌、庸才、庸医…
有人说他是高官之后,能出国留学的学生,怎么可能没有一定的家庭背景与经济?
也有人说他是富商之子,他开的车、他穿的衣着、他出手之大方,这些,无比彰显着他的身价。
即使说什么的都有,但是,却都是猜测,肖庸的身世在这栋楼里,与他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