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由很多其他厂商分摊非关键部位的制造,这种产业结构的改变在现在能提高利润,但是销量降低后很多都会变成难以用于别处的亏损单位。举个简单的例子,矿产,外需增加的前提下,芙罗琳若不想外人频繁进出mr247,必须扩大产能,多余的产能在销量下降后,由于芙罗琳的内需有限是没有办法转型的,只能封存起来干等着下一次大批销售的机会,事实上增加了产业运作的平均成本。
潘文综合了各方信息,觉得帝国和联邦白跑一趟可能性也不大,可能会获得小批量的供给,不过小批量也会是芙罗琳较早期的技术而非现役类型。话说回来,买东西搞不好并不是帝国和联邦的主要目的,把芙罗琳拖进人虫大战分摊压力看起来还更重要点。
在这样的环境下,潘文作出了前述决定,将自家的超限机甲技术拆解,进行技术扩散。
做出该决定,除了现在大概是机甲技术能卖出最高价的时刻,另外也想看看更多的机甲参与是不是真的能改变防守方的某些劣势,反正机甲对资源的消耗也不大,对整体后勤系统的影响很小。
要拆解超限机甲技术就需要动用小黑屋,那是个大钱坑,而潘文在进入前线后资金余额基本都在应付补给需要,勉强按月囤积船员们的年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