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胎本身变化而已,与古琴的制作工艺也有一定联系的。”吕珍摇头道:“所以也不能确定,这就是经过一千五百年才形成的龟纹断。”
“说到工艺。”
适时,王观连忙请教道:“吕奶奶,张老说过蔡邕的琴尾琴自成一家,后人就是根据焦尾琴的样子,慢慢发展出一种新的古琴样式,就是所谓的焦尾式古琴。但是我们却不知道焦尾古琴最初的样式,是不是这个样子?”
“说到古琴的样式,肯定是万变不离其宗,一般是以伏羲式为标准,然后大家再加以发展成为其它的样式。”
吕珍列举起来:“比如说师旷式、灵机式、连珠式,
焦叶式等等,另外还有人别出心裁,削桐以漆胶相连,制作百纳琴。当然,此外还有铜琴,石琴,紫檀琴,乌木琴。这些东西漂亮是漂亮了,却不过是观赏品而已,不足为道。”
毕竟是谈到自己擅长喜欢的东西,吕珍难免多说了几句,然后才回归正题:“至于焦尾琴的最初形制,一些古书籍上确实画有图谱。不过,图谱画得很简单,就是有个轮廓而已,一些细节却没有描绘出来。”
“当然,样式肯定是对的。”吕珍微笑道:“毕竟就算是仿制品,也会以真品为范本,不会随便臆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