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下来。
没想到,大秦渔场的码头下竟然藏着这些家伙,是的,不是一条,而是一群。
随着搅浑的海水沉淀,大菱鲆们露出了本来面目,它们体侧很扁,身躯呈现卵圆形,两眼均位于头的左侧,皮肤裸露无鳞,口大,背鳍和臀鳍大部分鳍条分支。
这群鱼大概有三四十条,最大的体长有半米长,小的则只有巴掌大小,天才知道它们怎么会聚集在码头下的海滩中,要知道这种鱼是深海底层鱼,不应该出现在近海。
不过,大菱鲆的远亲大西洋大比目鱼倒是近海沙栖鱼类,可能被引进纽芬兰渔场之后,这些家伙习性被远亲们同化了一下。
另外,对于大菱鲆来说,确实码头下的沙滩要比深海安全的多。
大西洋和太平洋鱼类有个区别,尽管太平洋面积更大,但盛产的大鱼可比不上大西洋,最大能长到一米的大菱鲆在太平洋算是大家伙,在大西洋它可就是小可爱了。
不说鲨鱼和鲸鱼们,就说能长到两米半的黄鳍鲔鱼和三米半的蓝鳍金枪鱼就能弄死它们。
要知道在大西洋,大菱鲆的远亲大西洋大比目鱼可是普遍能长到两米半的,最大的体长四米,体重超过四百公斤。
这些大菱鲆在码头周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