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就投入到了电话机的组装管理和技术指导中。
不过,姜新圩很快就“失业”了,因为没有几天,黄喜贵、舒庆生等人就掌握了姜新圩所传授的技术,而魏厂长又是老领导,管理经验丰富,他们对付小小的电话机组装根本不在话下。
他们还没投入全部力量,每天就能组装五十台合格的电话机,能维修好六十台邮电器材公司送来的不合格品。
这种工作量如果放在二十一世纪,连南方一个小作坊都算不上,可在现在却是一个了不得的成绩,更主要的是下游市场容不得这么多电话机,否则他们可以成倍增加生产量。
要知道邮电器材公司给他们的指标每个月只有五十台,也就是他们现在一天的组装量。你能说小吗?
这天,姜新圩正坐在办公室用笔在纸上写写画画,苏鼎宇一头闯了进来,一脸郁闷地说道:“姜新圩,这可怎么办?我们一天就把邮电器材公司给我们的一个月的业务量完成了。你说,我们是继续囤积还是停工?……,我相信电话机市场迟早会起来,囤积起来应该不会吃亏。”
姜新圩自然也在思考这个问题,苦笑道:“我们就是想囤积,人家邮电器材公司也不会支持啊。一天五十台,一个月就得囤积一千五百台,他们哪有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