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或许是一个方面。宋朝自开国之初起就定下的强干弱枝策略,一度让宋朝走向最辉煌的时期,但辉煌之后,没有一个如赵匡胤那般的有着足够手腕和能力驾驭,也使得这种制度也为亡国埋下了祸患。
将领也该是一个方面,但绝不是主要问题。有宋一朝,也可说是名将辈出,岳飞、杨家将、杨再兴乃至如今主持着淮安战区的老将孟珙,以他们在历史上留下的痕迹,哪怕放到三国、隋唐这样名将辈出的年代。也绝对是第一流的顶级名将,只是宋朝明显重文轻武的朝代背景,生生将这些名将给废了。
不过真正的根源,恐怕还在宋军本身的斗志上面,重文轻武的时代背景,极度不平等的社会地位,男儿以当兵为耻的年代,再加上一直以来,在对外战争中输多赢少的局面,早就将宋军本就不多的斗志摧残到渣滓都不剩,哪怕李轩手中这支部队,若非经过李轩糅合了现代化的残酷训练加上不断以小胜利培养他们的信心以及物质上充裕的保证,跟普通宋兵比起来,也不过是强悍的弱军而已。
而与钦察营的一战,却是将此前种下的种子,彻底催发出来,才有了这种几乎不可能出现在宋军身上的气质,此刻,便是面对十倍于己的蒙古军队,也不会出现未战先怯的心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