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光有读研期间看过的论文,也有读中学和小学时看过的文章,其中除了文摘性质的以外,自然都是现今尚未发表的新鲜货色。
这里面,文学性的文章还有文风的问题,科普性和学习类的文章就简单多了。譬如前面教给王国华的口诀和六边形记忆法,稍微整理一下,就能发表在《中学生数学》一类的杂志上。
若是说明的详细一点的话,每篇文章混个几百上千字并不难。
80年代的杂志销量很高,随随便便拉出来一个不怎么知名的刊物,就有一二十万的销量,知名的文学刊物更有数百万的销量,比后世的报纸卖的都多。
稿费因此也颇为优渥,少则10元千字,多则百元千字的稿酬比比皆是。而一名普通工人的月薪亦不过40元左右,乡镇一级的更低,往往只有30元。
如此一来,发表一篇文章,差不多能得到一个月的薪水,顿顿有肉略微困难,经常吃肉却是容易做到的。
何况,杨锐只是抄写脑中既有的文章,多发几篇没什么负担。
王国华似懂非懂的问:“投给杂志社,真能发表?你写的什么?”
“就写中学数学公式的一些特殊用法,比如奇偶的辨析,怎么能够更准确的判断……”见他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