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者,当为第二、三种之义。《神异经·西荒经》:西方荒中有兽焉,其状如虎而犬毛,长二尺,尾长一丈八尺,搅乱荒中,名??杌,一名傲很,一名难训。春秋颛顼氏有不才子名??杌是也,有人面目手足皆人形,而胳下有翼不能飞,为人饕餮淫逸无理,名苗民。春秋所谓三苗书云:“窜三苗于三危。”《历代笔记选·汉魏六朝》《左传·文公十八年》:颛顼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嚣,傲很明德,以乱天常,天下之民谓之??杌。
[编辑本段]各种说法
《孟子·离娄》载,孟子曰:“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晋之乘、楚之??杌、鲁之春秋,一也。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孟子在这段话中提及春秋时期三个国家史书的名称:鲁国的史书为《春秋》,楚国的史书为《??杌》,晋国的史书为《乘》。对《春秋》和《乘》的命名,厉来无异义。“鲁以编年举四时为记事之名,故以因名春秋也。”“晋国所记,言之则谓之乘,以其所载以田赋乘马之事,故以因名为乘也。”《孟子注疏》中的这些解说,未见有人提出不同意见。唯独对楚之“??杌”,则异见纷呈。《注疏》说:“自楚国所记而言,则谓之??杌,以其所载以记嚣凶之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