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论名声,陛下久居行宫,恐怕不知道他在京城的诗名了吧,听说博阳王去年派遣使者来京时,还曾让使者上韩侍讲家门讨要一篇诗作。
哦,还有这种事。锦荣记得好像刘内侍和他说过,只是他当时在钓鱼没在意。至于朱景炽,的确也是个喜欢附庸风雅的人。
瞿阁老轻捋胡须道,最让老臣欣赏的是,韩侍讲之后的作为,他给了使者一首诗,但句句都是报国忠君之意。
让瞿阁老欣赏的当然不是韩朗的诗写的有多好,而是懂的站队,走的忠君之路,虽然因为陛下尚无子嗣,还不能确定日后是否会改变,但年纪轻轻就能稳住,已经不错了。
至于其他,韩朗此人行事老练谨慎,且懂得变通,不拘泥于小节,最重要的一项就是他不会引起博阳王的戒备。
锦荣微微颔首,你说的在理,韩朗入朝为官不过两年,未成大势,朱景炽不会戒备于他。
瞿阁老心里笑了笑,陛下现在果真是厌恶了博阳王,连封号都不称呼了。
那便找个时间宣他进来吧。锦荣拍板道。
至于韩朗是否愿意,倒不在瞿阁老的考虑之内了。况且无论是为君还是为己,韩朗都不可能拒绝瞿首辅这位老狐狸。
总之,锦荣也成功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