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称呼您?”
众所周知,“二十四”是个笔名,而其人本名不详,那这种场合里,总不能冒失地称呼一声“二老师”吧?会被圈内封杀的吧?
四老师?也不好,估计就是封杀期长短的区别。
“别客气。”沙鸥说:“直呼我笔名就可以,都是同行,老师不敢当。”
清清淡淡,礼貌中却透着疏离感,巴晓峰干笑两声,到底没敢喊他一声“二十四”,不过却请教了两句关于时评新闻源热度的问题,最后醍醐灌顶,满意而归。
八点半,交流会正式开始。
先是出版方主编做开场讲话,简述自家旗下的纸媒刊物自发行以来所走过的峥嵘历程,尤其重点介绍了各个时评专版的发展轨迹,沙鸥对此虽不关心,但是多年来养成的习惯还是让他摊开笔记本,记录下了一些关键的时间点和重要信息。
起码比坐着发呆好一点。
以专业交流为主旨的会议,没有那么多虚假冗长的仪式性环节,出版主编开场结束后,立刻进入全场交流时间,每年的这个环节,是沙鸥最费嗓子的时候,因为无论麦克风传递到会场的哪个角落,十个同行提问者中,有八个都是冲他来的。半天下来,礼仪人员给他的水杯里续了不下二十次热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