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了,不是他只考虑好不好听,合不合心意,顺着灵感就可以。还要考虑甲方的要求,要贴合那个电影,要出试听片段让对方满意。
虽然那只是个小成本制作的文艺片,不算纯商业创作,那也不会降低什么难度。
甲方的看法……
在甲方的眼里,什么样的曲调,什么样的旋律节奏才算是贴近题材?
在顾得白的眼里,什么样的印象,什么样的形容词是和他一致的人设?
同样的旋律,有人会觉得深远空灵,也有人会觉得平淡无趣不知所谓,同样的节奏风格,有人会觉得振奋人心,也有人会觉得浮躁厌烦,没有内涵。
同样的一个他,有人避之千里,有人崇拜欢呼,也有人步步为营的靠近。
甲方找到他的时候,他曾经问过,为什么选他一个新冒头的年轻人来编曲,而不是那些发挥更加稳定的老手。
来谈的是电影的编剧,中年的阿姨笑了笑,让他不要妄自菲薄,一切事物都是要分两面看的。
“你的确没多少经验,但也同时不会被所谓的经验、规则束住手脚,足够大胆,就像我片中的主人公一样,我很喜欢这一点。”
顾得白找到他那天,谈话不过几分钟,就被他亲吻了嘴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