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来后的短短十来天时间里。围绕肖飞的那篇文论在全国数百家的报纸上出现了数以千计的文章。
这个火爆程度还是相当了得的。
已经足以让国内城市人口受一次普遍的舆论洗礼。
自然,中原晚报上刊发的关于肖飞的专访再次的抢占了先机。在收获杂志发行下来之后的第三日,中原晚报就发表了对肖飞的专访报道。
这报道比上次所占的版面还要大,足足占了一个整版多达一万余字,深入浅出地报道了肖飞这篇文章出炉的前因后果。
这报道见报后,又是再次的被国内各大报纸转载。
因为他们想要找到肖飞本人做采访也是不可能的:根本找不到肖飞人在哪里。也有媒体跑到了河阳一中去,但却发现,肖飞居然不在学校,不得不铩羽而归。
关于文学的大讨论开始轰轰烈烈在国内展开。
并且,看样子短期内讨论不出个什么结果。
最开始还是文学圈里的人或者文学爱好者提笔撰文加入战团,后来,就有不少的读者也开始加入讨论之中。
中原晚报就接到了不少读者的来信,针对“文学已死”这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更有热心的读者直接给报社打来电话甚至是登门切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