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给学术圈看的。是专门写给最广大人民看的,也是国内第一本通俗明史读物,它以风趣幽默的笔触讲述了不一样的明代历史,虽不是,但十分耐读好读。
这样的一本书,即便不具有学术研究上的重大意义,也具有历史传播愉悦民众增益知识的重大作用。
把它抬得太高,不是作者的本意。
还是让它回归民间,回归本身为好。
一切从学术角度对《明朝那些事儿》发起的批判,都是很荒谬和可笑的!
继而。这篇新闻将记者在京城街头及北大校园内的随机采访结果也发表了出来,充分营造出了一个《明朝那些事儿》大受民众欢迎的热烈氛围。
当然,这个也绝不是虚假的炮制,最起码90%以上都是真实的采访体现。
最震撼人心的,还是北大历史系的主任吕泽林也是再次力挺《明朝那些事儿》,吕泽林的话很尖锐,很振聋发聩:现在学术圈有个很不好的倾向,那些造福于最广大人民的著作,往往被认为是没有价值的,是没有深度的!这是个什么样的奇怪逻辑?难道写给人民看的作品。就没有价值了吗?我看啊!这是某些人纯粹的妒忌心在作祟!
这么尖利的话,看在人们的眼里,自然有了别样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