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危机开始到现在,柳敬亭及其杂志团队没有做任何直接的公关,但是他们的每一个动作似乎都在针对那些言论,见招拆招,看似轻描淡写,实则直中要害。
最重要的是。他们赢了,柳敬亭还是柳敬亭,只是比以前更强大。《匠录》还是《匠录》,依然比所有杂志都畅销。
没有人知道柳敬亭背后做了什么,但大家至少知道一件事,柳敬亭有能力在背后“做什么”,这点对那些投稿的作者们来非常重要。
不过可惜,《匠录》在大家保持观望的时候,同时关闭了所有投稿渠道。这个做法在业内引起很大议论,大家几乎一致认为柳敬亭这个举动,充满着年轻人的赌气劲和幼稚。作为一名杂志人,对作者的态度永远是,你走,我尽量留。留不住。我就等你再回头,从来没有哪家杂志,跟所有作者置气。
老牌的杂志人公开不什么,私下聊天抑制不住的嘲讽,大家认为柳敬亭此举等于是主动跳进圈套,这种观点在柳敬亭五开、《侠客行》和《欢英雄》面世后烟消云散。
因为,他们这边嘲笑得还未尽兴,“史上平均质量最高的一期杂志”已经新鲜出炉。
七篇连载。柳敬亭一人占其五,平均质量怎么可能不高?
暗中作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