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这次奥斯卡提名新闻。
“唯票房论彻底暴露了我们国家电影市场的畸形发展,这种环境下拍出的大量作品不可逆转地走向媚俗和刻意讨好观众的不良道路,我们和好莱坞之间的差距,不止存在于技术和物料上,更是全部价值观的差距……只有彻底抛却为票房拍电影的思路,我们才能做出真正的艺术品,才能真正拉进和好莱坞的距离。”
这就是万金油论调,想批评一部电影,余者不论,先分析一下咱们国家的畸形市场,然后聊一聊电影人的价值观,最后指出若想和好莱坞博弈,就得“改变思路”这一天大秘密。
高大上的理论摆足之后,然后根据这些指导思想逐一给没有得奖电影,比如《哈利波特》,扣上“流于肤浅”、“缺乏对人性的深入挖掘”等高帽,一篇影评就新鲜出炉。
所以,柳敬亭写可以,但搞电影真的不适合,毕竟能得诺奖的改成电影之后,未必就能得奥斯卡,“两者之间没有一根毛的联系”,《老人与海》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当然,这次对“柳敬亭不适合奥斯卡”的讨论并非一边倒,很多专业的电影人和业余的电影迷也发帖表示《哈利波特》本就是拍给孩子们的看的作品,作为一部商业片,这部电影可谓极其成功,硬是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