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来,《水浒传》中的鲁智深也是这种人,他和韦宝的区别在于,一个斗武力,一个斗智力,大家能接受武力解决一切,接收不了用智慧解决难题?”
这番论断虽然存在一些偷换概念的问题,但是类比是有一定道理的。所以接着出现了一批持同样观点的友。
“市面摆出那么多“成功学”、“厚黑学”、“职场宝典”大家都看得不亦乎,偏偏对这部寓教于,集厚黑、职场、成功等元素于一体的杰作如此排斥是何道理?
将踏入社会、初入职场、混官场、准备追女孩的朋友们都应该读一读《鹿鼎记》。都应该学习一下韦宝精神!”
这种刻意拉仇恨的捧杀帖自然是被口水淹没的命运。
“所以,古庸生写《鹿鼎记》是为了倡导韦宝式的成功学吗?这么,之前有人批评把武侠列入教科书真是做对了,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接着,“韦宝价值观”成为论坛讨论的主流话题。
这时,常有道等人终于感觉到风向不大对劲,由着这个话题继续下去。用不了多久,古庸生就会成为“带坏社会风气”、“教坏儿童的”不良作者。
常有道立即开大号去论坛发言:“人物都需要一个成长过程,这是起码的艺逻辑。英雄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