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的影片总会在结尾处给观众一碗心灵鸡汤,迎合观众的情感需求。
    这是他的电影能取得票房成功的原因之一,他知道观众想看的是什么。
    至于这个结局是不是符合生活,倒不是那么重要,他擅长的是讽刺和幽默,避免出现较为沉重的戏份,这是向市场妥协的结果。
    在《回家》这部影片中,随着于小琴的突然死亡,没有人能证明陶兰没拿那五块钱。
    十七年前,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陶兰失手打死了于小琴,十七年后,如果陶兰依旧执着于证明自己的清白,那她和十七年前没什么两样。
    经过十七年的牢狱生活,陶兰不再是那个冲动的小姑娘。
    谁拿了那五块钱,这个事情重要也不重要,对于陶兰的继父来说,这是他的心结。
    如果没办法化解这个心结,那这个家庭将永远处在矛盾和痛苦之中,最终分崩离析。
    于小琴已经死了,就因为偷拿了五块钱,她值得么?
    有时候,活着的人需要背负更大的责任,继续争论谁拿的五块钱对坐了十七年牢的陶兰来说意义不大,她打死了于小琴,就要把这份责任背负起来。
    如果十七年前的陶兰能明白这个道理,就不会和于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