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露胎之处的,而且就算是垫烧的的汝窑瓷虽有露胎处,咱们现在来看,看上去也应该是“铜骨”了。”
“啊?什么叫做“铜骨”啊?”楚雨兰有些傻眼的问道。
楚琛为她解释道:“赵汝珍的《古玩指南》里面,有“铜骨”的描写,“其未上釉者称为铜骨,因其土掺有金属故呈淡红色,颇似羊肝。”,“故常有无釉之处,其色若羊肝之胎骨当时风尚;颇以现有此种现象者为美观,故极重视之。””
“那为什么会变成“铜骨”呢?”楚雨兰好奇的问道。
楚琛呵呵一笑,说道:“其实这也很简单,咱们知道宋汝窑瓷器胎均为灰白色,深浅有别,都与燃烧后的香灰相似,故俗称“香灰胎”,这确实是对的,不过这种定义,只是在北宋时期及以后的短期内是非常正确的。”
“经过这九百多年的历史,周围环境中的尘土等物质容易和胎的表面发生化学反应,这种“香灰胎”也从表面现象转变为实质的内在,其未上釉的表面已成为“铜骨”,而这种现象是岁月留下的痕迹,仿制起来也相当的困难。”
“小兰,你也知道现在一件汝官窑的完整器非常的难得,因此咱们现在一般说的“香灰胎”,不过是对汝窑瓷的新的断面进行观察得出的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