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士苏东坡晚年不得志,弃官来到宜.兴的蜀山,因为他还喝茶,但又觉得宜.兴的紫砂壶玉小,于是就想起自己制作一把大的紫砂壶,不过这事看似容易做却难,一连几个几个月,还是一筹莫展。
苏东坡的书童常常晚上提了一个灯笼为先生照路,有一天他看到灯笼就突发奇想,何不照着这灯笼样子做一把紫砂壶。由于当时的饮茶习惯,壶把装在壶身侧面,火一烧, 壶把就烧得乌漆墨黑,而且烫手,很不实用。
于是,他就有了“提梁”这一创意,而且他从文人的角度,设计了壶把在壶的上部,并用枯树形状做把,据说他因此还写下了“松风竹炉,提壶相呼” “青烟白菜炒米饭,氐壶天水菊花茶”等著名诗句。
因为这种茶壶别具一格,后来就有一些艺人仿造,并把这种式样的茶壶叫做“东坡提梁壶”。
当然传说毕竟是传说,由于宋代的紫砂壶上一般都不留姓名,到目前为止,一直都没有发现一件完整的宋代紫砂壶,也就无法找到与苏东坡相关的提梁紫砂壶的实物证据。
而且据说史料记载,苏东坡煮茶时用的应该是铫子,就像是咱们现在用来烧水用的那种水壶一样的东西,到了清代的时候,才由杨彭年改制加工定型,制作成紫砂提梁石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