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成,而且个头不小,不论长还是直径都超过了二十三公分。
碧玉的颜色呈菠菜绿,光下不透,细看里面有自然形成的条纹,里面有黑点,精光内敛,拿在手中盘摸一会,会觉得有一种油润的质感,这正是上好的和田碧玉所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
乾隆朝内的碧玉笔筒多以高仕人物景致图作题材,这只笔筒也同样如此。
笔筒外壁采用的是高浮雕技法,只见外壁之上远景群峰耸峙,高入云端。一条石径蜿蜒而下,近处为苍松巨岩,山涧木桥。木桥上一樵夫正负薪前行。绕过山嘴,树荫之下为一方平地,五樵夫正卸担歇息。
其中一位樵夫可能是喝水之间讲了一件趣事,顿时就让众人忍俊不禁,笑了起来,这四人或矜持微笑,或仰天大笑,有乐得捶拳顿足的,更有笑得干脆就躺在地上的。而远在溪边洗脚的樵夫,对这里的热闹不明就理,那模样好像正在侧耳倾听。
要说在清朝以前,和田产的大块玉料还是很稀缺的,因此很难见到大器。清乾隆二十五年以后,随着边疆战事的平息,从和田专供皇家御用玉料陡增,源源不断的从丝绸之路运往皇宫,为大型玉摆件的制作提供了丰富的原料。
乾隆皇帝是我国有史以来对玩玉赏玉与拥有玉器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