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问道:“楚先生,我没看错的话,这应该是一把商代的青铜铖吧?”
    楚琛点头道:“嗯,我也认为应该是商代的。”
    “那您知道这两个金文是什么意思吗?”难楠才又问道。
    楚琛摇了摇头:“很抱歉,这两个字我还真不认识,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两个金文应该并不在现在可识别的金文之中。”
    我国在夏代就已进入青铜时代,铜的冶炼和铜器的制造技术十分发达。因为周以前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又因为这类铜器以钟鼎上的字数最多,所以过去又叫作“钟鼎文”。
    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商代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1200多年。金文的字数,现在据权威专家统计,共计3722个,其中可以识别的字有2420个。
    而楚琛的这把青铜铖上的金文,正好就是未识别的一千多个金文中的一个,正因为这一点,楚琛之前才对吴可说,这把青铜铖的研究价值要比市场价值来的高。
    难楠才对金文也不是那么了解,但听了楚琛所言,就觉得楚琛是因为好面子,故意说的好像他很权威。也难怪他这么想,实在是楚琛看起来太年轻了,这个年纪的人,一般情况下,怎么可能对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