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发财伸过头去看了看,随后有些疑惑的问道:“楚老师,釉中彩是什么釉色,我以前没听过嘛。”
楚琛回道:“釉中彩又叫釉下五彩,另外,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做醴.陵.毛.瓷,想必项总您应该不会陌生吧?”
我国彩瓷原来只有釉上彩和釉下彩两种,到了清末民初,醴.陵的瓷艺家们发明了一种全新的彩瓷工艺,釉中彩,于是我国的彩瓷便有了三种。
釉中彩又叫釉下五彩,五彩只是统称,其实不止五种色彩,严格意义上说,任何色彩都可以烧出来。其工艺流程的特点是先在瓷器的胚胎上施一层薄釉,入窑高温烧后成为白瓷,然后在白瓷上用各种彩釉描绘出各种图画,再入窑低温烧一次,这个程序基本上就是釉上彩瓷器的烧造过程。
然后再在烧好的瓷器上施一层透明釉,再入窑高温烧一次。至此,釉中彩瓷器便告完成。
说起来很容易,但几次烧造时温度的掌握非常重要,温度过高或过低,升温过快或过缓,都可能使整窑瓷器报废。因此,这种工艺只有极少数人掌握,产量也很少,而且到了抗战开始时,工艺已经失传,其存活时间大约三十年左右。
后来,国家才动员了所有的技术力量攻关恢复了此种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