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母钱翻砂法已经完全取代了范铸法,此法又延续近千年,直至清末才被机器冲压方法所代替。
雕母的制作过程可不简单,每次开始铸钱币时,钱局需要先用质地纯净的上好象牙,按照拟铸造的钱币式样,雕刻成钱样,然后经主管部门审定通过。再由拥有资质的铜匠铺中的熟练工匠,用精铜(并非纯铜,而是配比合理的铜合金)雕刻而成带有小方孔或小圆孔的钱形模具,被称之为祖钱或雕母。
当时只有熟练工匠才能雕出高质量的祖钱,印模过程中不会挂砂,从而形成光滑的钱模。准雕母须经钱局审定后,方可使用,而被称为“金口”的穿孔,必须由钱局工匠完成开穿工序,使之成为印模翻铸次级的模具,母钱形态。
然后,再经由母钱印模,正式铸造出大批的流通货币。
因为考虑到从雕母,到母钱,再到流通钱生产过程中会发生数次缩模,且铸成后打磨抛光工序也会导致尺寸和重量减少,所以雕母都会留有加工余量,其尺寸明显大于正式流通的货币。整个货币铸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减重的过程。
正因为如此,雕母才相当的珍贵。而且,在当时雕母都严格控制在钱局相关人员手中,极少流出,再加之近百年收藏家的大力搜罗,现在已经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