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效果却不一定好。
楚琛看上的这对鸽哨是葫芦类鸽哨,其是以细腰葫芦的底肚为主体,将细腰切断处的孔开大,再用圆片覆盖其上,胶粘牢固。这圆片通称“葫芦口”,葫芦口及两侧常安小崽。小崽以三对六枚为常式,一对安在宽大哨口之前,称“门崽”,两对分安在葫芦口两侧。
鸽哨以对计,两枚葫芦肚力求高矮相似,大小相同,因此购得葫芦以千计,从中才能选配成对葫芦肚。但葫芦天生,大小很难完全一致,因此,每枚鸽哨的哨音也高低不同。这样的组合无论在外形还是内在音色上,都极富韵律感。
楚琛手中的这对葫芦鸽哨大小相差不大,保存完好,表面均漆黄色,哨口后额(即哨口的上部,通称“后脑门”)圆浑,一顺而下,殆取流线型之意,与音响虽关系不大,但可减少气流阻力,减轻飞鸽负荷。
鸽哨底刻“文”字,“文”字作者姓陶名佐文,他制哨考虑周详,是民国京城的制哨名家。
这样的名家制哨,能够完好的保存到现在,算是比较难得的东西,不过可惜的是就这么一对,如果有几对的话,那价值就高了,现在就一对的话,估计也就值个几千块钱而已。
正当楚琛在那打量着手中的鸽哨时,一位二十多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