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纹配以诗文,而茶盘则正好相反,绘工精细。敷色和谐生动,颇具立体感。色调凝而不滞,外形华而不艳。正是朱大富口中说的洋彩瓷。
顾名思义,从“洋彩”的“洋”字上,便知其与西洋有关。清代曾为雍正乾隆两朝皇帝烧制瓷器的督陶官唐英曾这样表述:“洋彩器皿,本朝新仿西洋珐琅画法,圆琢白器,五彩绘画,摹仿西洋,故曰洋彩。人物山水花卉翎毛无不精细入神,所用颜料与珐琅色同。”
洋彩瓷因其原料珍贵工艺繁杂精美绝伦而被称作“彩瓷之冠”,与“彩瓷皇后”珐琅彩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其最早始烧于康熙朝,但由于彩料及烧成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的受限,而与珐琅彩一样难以达到预想的效果。雍正时起出于帝王审美的需要,不惜工本地进口或仿配色料,在精力制作下完善了洋彩瓷的生产过程,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成为“庶民弗得一窥”的御用品。
乾隆朝在继承洋彩瓷制作的传统基础上又有所发展,但自乾隆晚期开始,洋彩瓷逐步淡出历史舞台。昔日由皇家独揽烧造与使用的洋彩瓷,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从此消声匿迹了。
正是因此,才显得洋彩瓷器更加的珍贵,而且这套茶具的底款为“大清乾隆年制”,再加上乾隆时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