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制作人员把握原作的素养,也涉及其描绘雕刻功底。在套色印刷时,更涉及制作人员的精湛技巧,材质颜料水分,甚至气温湿度,稍有掌握不慎,都会导致前期劳动白费。”
“正因为如此,一幅木版水印字画的制作成功率相当低,以明代胡正言《十竹斋书画谱》为例,光一套木版就耗费了几十个专业人员前后十年的劳动,堪称工程浩大,投入不菲。此外,一套木版的使用次数也相当有限,通常情况下,整套有效使用不过百余次。”
听到这里,陈大爷就说道:“那也就是说,如果我这幅画是木版水印字画的话,很可能现在还存有不少幅,但如果真有的话,也早就传出来的吧?”
楚琛说道:“我是说使用次数不下百余次,但只印了一次或者几次也是有可能的。您要知道,赵佶的《柳鸦芦雁图》虽然分为上下两部分,不过在明代那会都是内府收藏的,不是皇帝本身或者皇族,怎么可能拿出来水印?”
“而对这些人来说,做许多事情往往都不惜工本,就算刻好了模板,只用一次就丢掉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而且您说和沪市博物馆收藏的一模一样,不也正好证明水印模板的制作水平高吗?这更能够从侧面证明这一点了。”
听了楚琛的解释,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