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用卫队和排场,这就能够很清楚的区分谁是谁了。按照官场规矩,小官的队伍要避让大官的队伍,不然的话就是僭越,就会被申斥或者罢官。同行的话小官的队伍要在大官的后面,要是好几个官员一起同行的话,就要按照品级和职务论资排辈出行。要是对面撞上的话,小官的队伍要偃旗息鼓,在边上避让大官的队伍,等大官的队伍完全过去了,才可以继续前进。还有在大明官员之中有相当严重的“文贵武贱”的惯例。也就是说文官比同一级别的武官无论是地位还是权限都要高出不少。到了秦泰的时代,文官要比武官高出至少两级,甚至于三级。意思是说一个五品文官也就是一个知府一级的官员,他的权限和可调用的资源,相当于一个正四品的守备武官,甚至于相当从三品加游击将军衔的指挥使武将。
原因是什么呢?第一皇帝猜忌武将,不愿意看见武将权力过大。第二这些年虽然边关战事不断,但是没有大规模的战乱,所以换算是太平盛世。在太平盛世,武将当然没有文官吃香了。第三在大明文人们不但权力欲|望打,而且善于组建各自的利益集团,排除不是自己人的集团。文官虽然内斗不断,但是绝对不允许武将出头。第四武官毕竟是行伍出身,打仗拼命在行,阴谋诡计是外行,所以武官不是文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