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的老百姓不像大户人家的夫人那样“通情达理”,不但允许丈夫纳妾而且亲自为丈夫张罗。老百姓家的女人想事情很简单,丈夫是我的,我和他一起打下了一份基业,这一切不但是我的,而且将来是我孩子的。为了全部拥有一个男人,为了家业不被“外人”拿走,几乎每一个妻子都对自己的男人管得很严,不准男人明里暗里养小老婆。杨陶氏也一样,曾经不止一次地提醒过丈夫杨大年,千万不要有外心企图往家里带一个小老婆回来。为此杨大年和韩氏才决定休妻,而不是让韩氏以小妾的身份进家门。
有了这两个基本上所有女人都会犯的错误为理由,讼师和杨大年都以为这一次杨陶氏没有了退路。为此杨大年免得麻烦,索性把韩氏也带来了,就等和杨陶氏离婚后,直接上报衙门和韩氏确定关系。没想到的事情是杨陶氏不是一个傻瓜,也找了一个懂诉讼的先生。这个先生不但是一个有功名的书生,而且善于抓住公堂人员的气氛。在他三言两语之下,不但把杨大年的所有理由都推翻了,而且举出了“三不去”的铁律作为反击武器。包括代知府审理案件的涂师爷在内,所有的外人的情绪都被这个书生调动了起来。杨大年不但停妻再娶,而且要抛弃和他一起患难与共过来的糟糠之妻,更是为了休妻编造原配的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