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来几年,几乎什么也没有得到。裕王不但是一个没有前途的王爷,更是一个没有野心又多病的皇子。裕王没有前途,在裕王身边更加没有前途。裕王有好几个老师,特别是高拱的存在,让殷士瞻觉得自己留下也是多余的。再说裕王身边有两个一点也不比殷士瞻差的侍读张居正和谭纶。论经验殷士瞻不如高拱,论地位殷士瞻也不如高拱,论聪明和对裕王的忠诚,殷士瞻也不如张居正和谭纶。所以殷士瞻和裕王不亲近,来讲学也是马马虎虎的。
殷士瞻和高拱第一次的冲突在裕王府,这一次较量就已经决定了两个人不对付。殷士瞻兼裕王好说话,就在讲学之余唠叨自己的待遇和地位问题。裕王问了之后才知道翰林院的主事严嵩控制着,不会放权给不是严嵩的人。殷士瞻要有所进步的话,只有去国子监当二把手的掌事。殷士瞻的学问和经验已经够了的,只要国子监祭酒高拱同意就可以了。严嵩也不会因为这个不起眼的掌事彻底和裕王翻脸。殷士瞻以为说动了裕王,就可以出任国子监掌事了。没想到第一个反对的不是严嵩和严嵩的人,而是国子监祭酒高拱。高拱不但是国子监祭酒,更是裕王府的老师代表,是殷士瞻的直接领导。高拱觉得殷士瞻这时候去国子监不好,他和殷士瞻都是裕王身边的人,要是都在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