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场的都是珠宝业的同行,没有必要说太多的场面话,很快拍卖就开始进行了。
九八年的翡翠市场,正处于刚刚露出火爆苗头的时候,还没有像后世那般动辄数百上千万的大手笔投资,原石的价格相对比较低,所以起拍价也不是很高。
“两万港币。”
“五万港币……”
“我出十二万港币……”
“十二万,好,恭喜王总,这块原石归您所有了!”
起拍价不高,不代表成交价就很低,那块表现不错的全赌毛料,很快就被抬到了十二万,要不是这块料子只有拳头大小,恐怕价格还要翻上几倍。
由于翡翠市场正处于逐渐被消费者认可的阶段,珠宝商们此时对待翡翠原石,还是比较理性和理智的。
经过刚才的察看,每个人对于重点关注的原石,都会有个心理的价的,超出这个价格后大多数人都不会再抬价,并没有出现很激烈的竞争。
不过随着一些表现比较好的原石的出现,拍卖的价格也逐渐抬高了起来,就像左家俊刚刚拍下的编号为五八七的那块料子,就足足花了六百多万。
就这个价格,还是很多人看在左家俊的面子上没有继续竞拍的结果,否则那块料子肯定能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