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国外车企就联手为中华汽车市场打造了一层密不透风的价格壁垒。
说实话,就连李凡愚和正信拥有逆天的技术和发展速度,也被这张无形的大网压得有些气闷。
正信至今没有推出紧凑级别轿车的原因,也就是因为这层关系。
当初a8是有机会打破这层壁垒的,但是无奈那时候正信的产能和规模都极其有限。a8虽然是做出来了,但是成本却没控制下来。只一款售价高达两百多万的旗舰版本,充其量是震了一下国人对中华本土品牌的信心,拉高了正信的定位而已。
真说竞争力,a8身上体现不出多少。
但是现在拥有了一定的实力,揽胜成功的成本而控制,就让李凡愚拥有了向这个壁垒挑战的资本!
其实从行业现状,以目前市场上同级别竞争产品的性能和价位为标准。
李凡愚完全可以凭借揽胜的性能,技术配置和精致的做工,将揽胜卖出一百大多万将近二百万的售价。
但是为什么揽胜的定价还是要定的如此之低呢?
说李凡愚是想为中华消费者出口气,这个原因有没有?
有!
不过占比很小,占动机的百分之二吧。更多的其实还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