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例。成吉思汗无论是在一统蒙古诸部时,还是在对外征战时,没少以少胜多。特别是决定“蒙起金衰”的野狐岭会战,蒙古部族以九万人,大破金兵四十多万。
    不过,世殊时异。噶尔丹奉行的征战掠夺之法,早已不合时宜。不败才奇怪。
    噶尔丹在败走之后,打算以战养战,掠夺资源。于是,仍旧入犯喀尔喀,敲诈索土谢图汗和哲布尊丹巴,合纵连横,统合蒙古诸部。集结力量,准备再战。甚至,借兵都借到北极熊头上去了。
    于是,时隔五年后,清圣祖康熙三十四年九月,噶尔丹再次集合三万兵马,攻击喀尔喀蒙古各部。这一次,康熙帝已经知道了噶尔丹的斤两。所以,带的兵马,不过是乌兰布统之战的一半而已。
    而且,兵分三路,夹攻噶尔丹。这一次,噶尔丹的表现还不如上一次。虽然手下有三万兵马,但精锐也只有两千。其他人在看到清军跨越大漠而来,出现在面前时,便扔下帐房、器械等跑了。连一丝反抗的意思都没有。
    所以,这一战远比乌兰布统之战轻松。清军生擒百余人,斩首两千余。也就是说,清军是将上次随着噶尔丹一起逃跑的精锐们一网打尽了。其他的人,因为跑得快。所以反倒是逃过一劫。这一战,噶尔丹虽然逃走。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