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碎了鸵鸟蛋,倒出了蛋液。
由于高温,这蛋液倒是一点都不沾石板,在树枝的戳动下顺利翻面。
顺带着毕方还做了个小科普。
“‘来顿弗罗斯特效应’是在1732年的时候,有一个荷兰的植物学家名叫赫尔曼,是他最早发现了这个效应。”
“后来在1756年的时候,又有一个德国的医生名叫来顿弗罗斯特,是他更深度地探讨了这个问题,所以后来这个效应,就被称为‘来顿弗罗斯特效应’。”
“这个效应的大概意思是,如果有一种液体,这种液体有一个沸点,比如说水,一般在标准大气压下是100度,如果这种液体接触到了一个温度远远超过沸点的物体,比如说这个物体的温度是400度,那么在第一时间,和这个物体首先接触到的那部分液体就会沸腾,但是沸腾很快就会被制止了。”
“因为这部分液体会因为瞬间的高温,而变成了蒸汽,这个蒸汽会将上面一层的液体和这个高温物体隔绝开,会形成一种很好的隔热效果。”
“这就是为什么一口最普通的铁锅烧热,干烧后打一个生鸡蛋进去,不会粘锅的原因。”
说罢,毕方将鸵鸟蛋翻了个面。
【又是一个小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