扔”用右手,而“接”用左手;写毛笔字的大部分人惯用右手,但拿汤勺惯用左手的人并不少。还有一些动作需双手协同,如刨镐、锄地、持锹、挥杆等。单手动作惯用某一侧手的人,双手动作的主导手有可能是另一侧的手。如果考虑到将腿、脚的动作综合考虑进来,问题就更复杂了。跳、蹬、踏、蹭等等动作,有些百分百的“右撇子”,腿脚的动作却偏偏以左侧为主导。
在七国的蒙学馆或者星殿的学童当中,大约有一到两年的识字过渡期,这一、两年的时间正是考察学童究竟有没有成为文曲星君潜力的黄金时期。其中判定的标准之一便是能否从沙盘上书写白文顺利的晋级到“写”出碑文。
学童们一旦错过了这一到两年的过渡期,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蒙学馆里,就会从左撇子的习惯当中被强行纠正回来成为右撇子,比如说用回右手拿筷子和用右手写毛笔字。关于这一点,据说是旧历前朝的习俗,也就这么流传保持了下来。
“由此可以猜测,之所以用左手写碑文必定是有原因的。”吴星自言自语道:“碑文的‘书写习惯’是先从上到下,写完一行字,然后每一行字再从右到左排列;而白文的‘书写习惯’是先从左到右,写完一排字,然后每一排字再从上到下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