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帝的哥哥刘子业台后杀掉时,这个才十岁的少年无奈地说:“愿后身不复生王家。”没过几年,其最后一任帝王、十三岁的顺帝刘凖,被后来成为南齐太祖萧道成逼着禅位时,吓得躲在佛盖之下,哭作一团。而当刘凖听说萧道成不杀他时,边哭边说:“愿后身世世勿复生天子家。”隋炀帝杨广之孙、被王世充扶台后又废杀掉的杨侗,遇害之日也悲叹说,“从今以去,愿不生帝王尊贵之家。”
可悲的是,这种现象,竟然持续了几千年,并且历久不断地轮番演!
相起来,那些斗争的胜利者,能够免兄弟不死,已经是极大的仁慈,像曹丕对曹植那样。
提起曹丕和曹植两位兄弟,大家熟知的应该都是“七步诗”的故事,“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一千古名句,塑造出了一个阴险毒辣的曹丕,和一个满腹经纶又无辜的曹植。
而在正史记载,短暂争储过后,曹丕没有急着秋后算账,反而在监官和太守的数次检举和诬告,力排众议,屡次赦曹植无罪,在“七步诗”的刀光剑影之外,还有那么一丁点兄友弟恭的意味。
但是,更多情况下,那份“不杀之恩”背后,是对政治影响和王权稳固的考量,像清朝康熙末年“九王夺嫡”一样,雍正虽然没有亲手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