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来时,手上必捧着几本书或笔墨纸砚之类,看起来是间书坊。
原来是一家书坊,还起了这么雅致的一个名字。
之前在农安时,沈若兰就经常出入县城里最大的哪家书坊,常去那里买书买纸笔,只是那里的书不多,还多半是手抄的,常有错字落字。
想到竹儿托她买《弟子规》,沈若兰就跟着两个学子,信步走进了天下之之。
天下知之的格局比农安县城那家书坊要大得多,一进门儿,门口附近就是一溜矮架子,上面一字排开摆了不少话本,都是风花雪月,三言两拍那类的。
沈若兰看着这些乱七八糟的书,在看看那些围着这些书看得津津有味的学子们,脑中突然灵光一现。
一条发财的路子想出来!
古代没有出版社和印刷厂之说,书籍印制发行,除了官方印制以外,就是由民间书坊从发行、印刷、售卖,一条龙服务,管理不规范,印出来的东西也常常有错误。
若是她可以利用活字印刷技术,开个印刷厂,把当下流行的书籍好好校对,大规模的印刷发行,再低价出售,肯定能赚钱的!
感谢毕生前辈,么么哒!
想到这儿,她急忙上前,向掌柜的询问:“请问,您这儿接刻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