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粉芡团温度不许得在30~42摄氏度为好,在漏粉时,面团不能太硬,也不能软,硬了条子漏不下来,软了漏出的条子容易折断,弄不好就会成为一锅浆糊。
为了让大伙儿能够熟练的掌握技术,沈若兰浪费了好几百斤的土豆,才算把粉房子里的几十个大老爷们培训出来。
培训完后,沈若兰把村子里的年轻妇女们都请到家里边,教她们怎么做粉条吃。
粉条的吃法很多,炖、煮、炒、烹,样样都好吃,沈若兰亲身演示,做了一大锅小鸡炖粉条,又坐了一个酸辣粉、一个猪肉白菜炒粉,做完后请大家随便品尝随便吃。
当然,她也不是白白的请她们吃的。
她的目的就是教会她们怎么做粉条,再让这闲着在家没事儿干的女人们到各个地方帮她销售粉条去。
因为家里的粉条要全面大力的推广,靠她一个人跑销售远远不够,于是沈若兰就把目光盯到了那些在无所事事的老娘们们身上。
靠山屯儿的老娘们她各个都熟悉,其中不乏有几个聪明伶俐、能言善辩的,只要她稍加培训,定能将她们培养成销售市场上的人才,但是她不能光找那几个人做,怕别的村民以为她厚此薄彼,于是就一视同仁,把大家都叫来,亲自给她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