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币的方法,先观其铜质:清乾隆前期的铜钱币都是以铜、铅、锌配制,称之为“黄钱”。在乾隆五年规定在铸钱铜料之中加百分之二的锡,称为“青钱”。而在乾隆五十年的时候在新疆出了“乾隆通宝”“红钱”(也做普尔钱,“普尔”维语即钱的意思),当然现在市面上流通的多以“青钱”为主。而我手中的这枚就是“青钱”。其它的钱币颜色也都相差不多,只有一枚做工太粗糙了,一眼看上去就知道是假的!
看完铜质后我接着看锈色!这些古老的钱币都有着百年以上的历史,所以形成铜锈无外乎:一为发掘品,一为传世品。发掘品在地下埋藏了许多年,其表面都长满了铜锈色。传世品也因空气中氧化作用,表面有一层包浆。呈黑色或铜色!这里面又几种用肉眼就能看出来是现代做出来的铜锈,这个我就先不说了!
第三就是看铸市铭文:清乾隆通宝,一般来说京局的多用宋体,宝浙局多用楷书,宝陕、宝川两局用隶书,但大多数地方钱局用宋体!这枚钱币上的字是隶,也就是说应该出自宝陕或者宝川钱局!
第四听声音。不过这种方法对于明清的钱币确是有一点难度,在明清以前出土的钱币,由于质地的原因,年代越久远,火气尽脱,氧化越严重,掷于水泥地面其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