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是学习用具,包括文房四宝,书架,画坛,镇纸,臂枕,笔架,墨舔,考篮,书架……
诸多门类。
还有乡村里的一些相对大型的工程模型和示意图,诸如水磨,水舂,山塘沟渠水利工程,桥梁道路工程……
之后是建筑样式,包括祭祀议会场所,学习场所,贸易场所,娱乐场所,居住场所,除了模型,还有一些对现代人来说属于冷知识的功用性配套设施,一一标明。
龙首桥原桥板,也被移送到了这里来。
一圈看下来,基本上对古代村寨生活就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非遗博物馆里边,就是各项非遗的陈设了,镇馆之宝好些样。
青珉石坊的号鼓,被移到博物馆两侧安置,进门后是石雕,木器,银器,煤砂器,各种女红制品,苗绣……
还有民俗节礼用的各项东西,小孩子的百纳衣,求雨的草龙,新春的龙灯,狮子……这些东西,也在非遗行列。
节气对农村生活来说非常重要,因此还有大量的图片资料,列明了各个节气对应的民俗,祭祀,饮食,作物……
除了这些大样,其实李家沟的非遗类的东西太多太多,比如制豆豉,制酱油,传统榨油,调漆,做粉丝,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