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轮番授课,算是补习班加学前班,如此直到新学期正式开学。
课程设置也很有特色,例如李家沟的孩子,除了要学英语,还要选修一门小语种。
教师都是各地招聘而来的精英,每一门课程,除了有教师,还有英教师。
偏偏没有英语课,英语课和语课被合并到了一起,统称语。
这样的语课需要的教学水平之高可见一斑,不过李家沟有个在国外著名大学担任过校董的国学大拿,这大拿还有个汉语学翻译家老婆,还有俩汉化研究专业的活宝孙女,对别人来说难如登天的事情,在李家沟一点不叫事儿。
李君阁在祠堂里拿着课程表啧啧称:“恨不晚生二十年啊……”
老伯笑道:“每种语言都有它的美,而且对思维的启迪和影响是巨大的。”
“拿我们李家沟的方言来说,因为还保留了入声,所以这里的孩子,和说客家话粤语的地区一样,天生带着领悟古典诗词音韵之美的属性,北方语系的孩子容易得多。”
“一国的不同地域尚且如此,何况全世界?”
“以后我们李家沟的孩子,是要走向世界的,这对于他们的沟通和交流,甚至是融入当地社会,都有极大的好处。这才是我们多语言教学的